11月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来华进行正式访问。中巴两国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翻开了历史新篇章。
自2005年,中巴两国迈入“新时期战略伙伴关系”阶段,两国高层交往密切、频繁互访,不断加强战略协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交流、合作密切,交流层面也从官方扩展到民间组织。
自2013年以来,双方积极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确定了以“中巴经济走廊”为核心,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为四大重点的“1+4”合作布局。中国取得瓜达尔港的42年运营权对于中国意义非凡。
1、巴基斯坦概览
巴基斯坦意为“清真之国”,全称是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巴基斯坦最初将首都定在卡拉奇,拉瓦尔品第曾经作为临时首都,最后确定营建新首都伊斯兰堡。伊斯兰堡已成为巴基斯坦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是南亚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要冲,也是中亚国家的出海口。巴基斯坦南濒阿拉伯海,从其1046公里长的海岸线最西端到阿曼首都马斯喀特,海上直线距离仅390公里。
巴基斯坦因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是“一带一路”的关键点。2016年11月13日瓜达尔港通航,这也标志着“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北起喀什、南至瓜达尔港的中巴经济走廊正式贯通。
瓜达尔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为它处于波斯湾的咽喉附近,紧扼从非洲、欧洲经红海、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通往东亚、太平洋地区数条海上重要航线的咽喉。
瓜达尔距离霍尔木兹海峡,全球石油供应的主要通道约400公里。瓜达尔深水港是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可以作为东亚国家转口贸易及中亚内陆国家出海口。
利用中亚与该港口相连的公路与铁路,中国有望开辟一条往新疆等西部地区输送能源的通道,因为中国进口能源的60%来自中东,进口石油的80%经过马六甲海峡。瓜达尔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点,建设瓜达尔港将会惠及本地区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巴基斯坦国土面积796095平方公里,东邻印度,东北与中国接壤,西北与阿富汗相邻,经过阿富汗的“瓦罕走廊”,便可到达中亚的塔吉克斯坦;西南与伊朗接壤。巴基斯坦地形比较复杂,从南部的海滩、珊瑚礁、沼泽到中部的沙漠、荒凉的高原、肥沃的平原、被河流切割的高地和北部的高山峡谷、雪峰冰川等,多种景观共存。
巴基斯坦境内的河流主要属印度河水系,印度河自北向南,全长3180公里,注入阿拉伯海。印度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冈底斯山冈仁波齐峰北坡,称狮泉河。印度河流经次大陆最干旱地带。1960年,历经14年,在印度河上修建了水坝,水渠,这些水利工程扩大了灌溉面积,并兼有防洪、发电、渔业之利。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所以巴基斯坦农业属于灌溉农业。
巴基斯坦地处热带季风区,大部分属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因地形差异气温变化大。印度河三角洲地区气候宜人,冬夏季温度平均分别在20℃和29℃。而印度河平原,有历史记载最高气温达到53℃,平均最高气温达40℃;西部俾路支高原地区,早晨最低气温均在0℃以下;北部高山区,最低气温平均为-7℃,温差大。
旁遮普省有许多历史、文化建筑遗址,成为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和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农业基地,这里的农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大量出口。
拉合尔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旁遮普省省府。在巴基斯坦人中有这样一句俗语:“一个巴基斯坦人要是没有去过拉合尔就等于白活。”两千多年来,拉合尔是旁遮普省及附近地区的行政、商业和文化中心,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
卡拉奇,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和港口,2013年已达2000万人,成为世界超大城市之一。卡拉奇濒临美丽的阿拉伯海滨,风光绮丽。桑斯皮特湾、克利夫顿湾、霍克斯湾都是海滨度假胜地。
卡拉奇是全国铁路和干道公路的起点和终点、国际交通枢纽。2005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通了成都直飞卡拉奇的航线。从卡拉奇到白沙瓦的公路使巴基斯坦内地有了出海口。苏联解体后,中亚独立国家希望经过阿富汗、巴基斯坦出海,卡拉奇成为中亚国家重要的出海口。港口常年吞吐量近1500万吨,占全国货物进出口的90%以上。
2021年巴基斯坦GDP3463亿美元,人口2.25亿,人均GDP1537.9美元,经济体量相当于中国的辽宁与山西之间。全球14个国家人口过亿,巴基斯坦人口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排名第五位,可见是人口过亿国家中最穷的。
巴基斯坦设立低技能工资标准和高技能工资标准。2020年,各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低技能工资标准约人民币500元/月,各种白领和技术高技能工资标准不超过1700元/月,月收入在1000元的巴基斯坦人,生活水平还是挺不错的。当地物价便宜,食品仅相当于中国物价的1/3,进口物品价值还是同国际价格的。收入封顶意味着失去了创新的动力,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没有竞争力就失去了活力!
据预测,到2050年巴基斯坦GDP将达到3.33万亿美元,届时巴基斯坦将成为世界第18大经济体。近年来,巴基斯坦服务业发展迅速,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是最大的产业部门,大约53%的GDP来自服务业;其次是工业,大约占GDP的27%;再次是农业,大约占20%。
2、雪中送炭
当今世界,资本与现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在国际流动和传播,“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发展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面临不同以往的“大变局”,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快的步伐全面步入世界,迎接时代的挑战。
在新的世界发展大势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与人类共同发展做出贡献,才能在世界进程中不迷失方向,向更高的层次上融入世界。
2015年4月,中巴关系升级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天候”是中巴关系发展中一直秉持的原则,即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无论巴基斯坦国内局势如何变化,中巴之间的友谊永远不会变。
今年6月以来,洪水袭击巴基斯坦,洪水淹没了巴基斯坦1/3的地区,造成1600人死亡,3300万人流离失所,财产损失超过300亿美元。中方第一时间驰援巴方,向巴方提供4亿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援助,累计6.44亿元。
自今年美国开启大码加息周期,加上全球酝酿能源危机,新兴市场遭遇严峻经济考验。继斯里兰卡之后,巴基斯坦出现严重债务危机,外债超过1300亿美元,而中国是主要债权国之一,预计债务规模约300亿美元,有报道该国正计划重新安排其近270亿美元的债务。
该国所欠债务的44.6%来自于多边借款、另有18.41%来自巴黎俱乐部,包含中国借款在内的双边贷款仅有11.59%。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发布的报告,巴基斯坦欠中国300亿美元,占巴基斯坦外债总额的30%。
中国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伙伴,一条价值570亿美元的“经济走廊”建设基础设施,不仅推动中巴两国经济社会发展,也致力于促进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共同繁荣。
8月18日,中国免除非洲17国截至2021年年底对华到期无息贷款债务23笔。我国对非融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上,已经支持非洲新建和升级80%的通信基础设施,建成了塞内加尔方久尼大桥、肯尼亚机场快速路、喀麦隆克里比—罗拉贝高速公路、埃及“斋月十日城”市郊铁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超过1万公里铁路、近10万公里公路、200多所学校、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近千座桥梁、近百个港口和机场,还援助建设了130多个医疗设施、50多个体育馆,累计有几百万亿的投资。
自疫情以来,在巴基斯坦欠下沙特巨额债务30亿美元到期还不起的时候,中国在巴基斯坦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帮助了巴基斯坦还清了其中25亿美元(折合164亿元)债务。我国2021年7月续签了规模为300亿元人民币/7300亿巴基斯坦卢比的新协议,通过中巴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方法,早已经提供了15亿美元的帮助,而在此前中国就已经借给了巴铁10亿美元。巴沙两国文化相似,都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巴更愿意向沙借钱。
11月2日,巴基斯坦成为2022年第三个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国家,也是南亚地区首个落地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国家。可见人民币国际化在亚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频频发力。
3、中巴友谊
巴基斯坦与中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人民的友谊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1950年1月4日,巴基斯坦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除社会主义国家外第三个承认中国的国家。1951年5月21日,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自建交以来,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
在国际事务中,双方互相支持,积极配合,成为亚洲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早在20世纪30年代,巴基斯坦伟大诗人兼思想家伊克巴尔就写道,“沉睡的中国人民正在觉醒,喜马拉雅山的喷泉已开始沸腾”,充分表达了巴基斯坦人民支持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无限深情。共同的历史遭遇使中巴人民产生了互相同情、互相支持的认同心理,这是中巴友谊的历史基础。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是中巴两国对外关系的共同目标。
在1965年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处于极为不利的条件下,中国政府一方面公开谴责美国和苏联在印巴战争中偏袒印度,另一方面明确坚定地支持巴基斯坦反对印度侵略,以维护南亚地区和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巴都一致反对苏联侵略阿富汗。中国支持巴基斯坦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克什米尔问题,赞同巴基斯坦政府提出的建立南亚无核区的建议。
巴基斯坦前总统齐亚·哈克将军曾说:“在巴基斯坦的每一个危急时期,中国都是站在巴基斯坦一边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一直给予巴基斯坦援助。”
在中国人民处于困难时期,巴基斯坦撇开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考虑,对中国也尽力相助。1965~1971年,巴基斯坦在联合国大会上主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中美恢复外交关系过程中,巴基斯坦起了重要的牵线搭桥、传递信息的作用。
中巴贸易始于20世纪50年代,巴基斯坦对中国的出口货物主要是原棉、粗纺线、棉纱、纺织品、烟草、铁等,这些产品占1987—1988年度巴基斯坦对中国出口的90%以上;巴基斯坦从中国进口的货物主要是机械、化工、轻工等产品。2022年1-7月中巴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673167.08万美元,相比2021年同期增长了198493.48万美元,同比增长13.5%。
自中巴两国建交以来,两国高层领导人始终保持接触。此次夏巴兹就任巴基斯坦总理后首次访华,中巴致力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强调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为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