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全力推动绿色经济崛起 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热潮

       阳春三月,客都梅州,绿意盎然。

  伴随这浓浓的绿意,记者不仅领略了梅州优美的山水生态,更感受到梅州大地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为载体,变山水人文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全力加快绿色经济崛起。一种不同于珠三角的发展热潮,悄然浮于眼前……

  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

  梅州市梅县雁洋镇是叶剑英元帅的家乡,这里不仅有国家5A级景区雁南飞,国家4A级景区叶剑英纪念园、雁鸣湖、灵光寺,还有正在保护性开发的广东最美古村落“桥溪古韵”。

  近日,记者自梅州市区出发,沿着靓丽的“剑英绿道”,来到广东最美古村落雁洋镇桥溪村,但见峰峦叠翠、流泉淙淙,客家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构成一幅客家民俗风情全景画卷。在这里,人们远离都市喧嚣,完全可以实现“三放”:放慢脚步、放松心情、放飞梦想……今年春节假期,到这里休闲度假的游客达到8万多人次。

  “桥溪古韵”只是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一个缩影。

  作为广东省的生态屏障和主要水源地,梅州森林覆盖率近70%,生态环境优良。秀美的山水,清新的空气,绿色健康、安全有机的食品,这些大城市的稀缺品在梅州可“信手拈来”。与此同时,作为集中的客家人聚居地、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梅州具有千年客家的深厚文化底蕴,有黄遵宪、丘逢甲、丁日昌等历史文化名人故居,还是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泰国现任总理英拉的祖籍地。这些,都构成了梅州变人文生态优势为特色发展优势的支点。

  为发挥这些“山水人文”资源优势,去年3月,梅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打好“叶帅牌”,念活“山水经”, 坚持以文化和旅游为牵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带动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休闲度假、保健疗养、文化创意、婚庆服务、精致高效农业等六大产业,打造全区域休闲度假目的地。

  如今,“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特色品牌,已在珠三角等地海外华侨华人中广为叫响。2012年,梅州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451万人次,同比增长近30%;旅游总收入145.8亿元,同比增长25%。今年春节假期,梅州旅游再次迎来“开门红”,共接待游客160万人次,同比增长22%;旅游总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24%。

  在“慢生活”产业蓬勃发展的情境下,梅州百姓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仅以梅县为例,该县建设了一批农业休闲观光基地,果园变公园,农副产品变旅游商品,农民由一季卖果收入变为四季综合收入。2012年,梅县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11476元,同比增长20.5%。

  保护和发展生态,绿色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在梅州,生态文明引领的,远不止文化旅游,而是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保护生态、发展生态为特色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表示,梅州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顺应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市之路,大力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创建文化旅游特色区、培育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创建特色宜居城乡、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做好耕山致富文章,努力探索山区科学发展新路,加快实现绿色经济崛起。

  绿色经济崛起号角的背后,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近年来,梅州果断关闭退出煤炭行业,淘汰落后钢铁355万吨、小水泥422万吨,关停小火电装机容量35万千瓦,整治关闭小木材加工企业1100多家,努力克服由此带来的生产总值、税收减少等阵痛,坚定不移走节能减排的低碳发展之路。

  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让梅州不仅确保了粤东潮汕地区2000多万人的用水安全,也为自身加快科学发展腾出了空间。近年来,梅州坚持高起点招商,并重点培育新兴产业。于是,赛翡蓝宝石、紫晶光电、珠江啤酒、云山汽车、五羊摩托、科伦药业等优质项目纷纷落户投产,广州金发、广州毅昌等国内龙头企业先后到梅州考察,越来越多知名品牌企业纷纷将目光聚焦梅州……2012年,梅州共引进项目88个,涵盖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城市综合体建设等各个方面,总投资352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就有10个。

  通过强力抓好招商引资,引入资本激活资源,以保护生态、发展生态为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正逐渐形成。先进制造业方面,集中区域、集中力量办好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四大产业;文化旅游方面,因地制宜突出打造雁洋核心区、梅州城区和丰顺新区“三点一线”,打造幸福导向型产业试验区。此外,梅州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做大庄园经济,做强梅州金柚、平远慈橙、嘉应茗茶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建设宜居城乡,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梅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为主题,着力建设特色宜居城乡,打造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

  记者在采访时,听到市民对梅州江南新城建设充满期待。这个项目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以“新型城市化创新区、特色宜居城市示范区、幸福导向型产业集聚区、世界客都展示区”为目标定位,将建成一座花园城市。

  今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到梅州调研时,对江南新城的规划建设感到很高兴,要求梅州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不断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为广东实现“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应有贡献。

  梅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以江南新城、梅县新城、兴宁新城、丰顺新区等“三区三城”为重点,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城乡互动,着力建设近百万人口的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

  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重点在交通、经济、文化等三方面要成为中心,尤其交通枢纽更是重中之重。

  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谭君铁说,梅州将开展交通建设大会战,全力推进梅州至大埔高速及其东延线、汕头至湛江高速五华段、济南至广州高速平远兴宁段建设;力促梅县畲江至五华华阳高速、梅州至福建漳州高速公路建设;抓紧做好大埔至潮州港、大埔经丰顺至揭西、梅州经潮州揭阳至汕头港高速公路,梅州至惠州高铁、梅州至厦深高铁连接线,江西鹰潭至梅州、福建浦城至梅州铁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为梅州经济起飞提供根本支撑。

本报记者 罗艾桦  编辑:孔之众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