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中国 见证时代变迁

        若要问谁是这大千世界最忠实的记录者,谁是这时代发展最敏感的观察者,我想,那一定是被誉为“无冕之王”的记者。

  记者的双脚,是为丈量大地而生;记者的双手,是为记录民生而生;记者的眼与耳,是为观察与倾听而生;记者的一颗心,是为思考与求索而生。在优秀记者的笔下,有时代的印痕,有社会的变迁,有家国的情怀,有人生的思索。

  踏遍青山人未老,书尽红尘文亦奇。这组文章,特邀本报记者撰写,讲述的故事虽各有不同,但都是在他们的工作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话题。从中我们可看到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剪影,更可听到伟大祖国阔步前进的足音。

  ——编  者

 

  鼓岭传奇折射中外情谊

  吴绮敏

  刚刚过去的2012年,一个感人的故事再次跨越太平洋,被念及、被传诵、被续写……那是缘起于福州鼓岭的,美国教授密尔顿·嘎登勒夫妇追梦、圆梦的故事。

  2012年2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发表演讲时,深情讲述他亲历的鼓岭故事——《人民日报》1992年4月刊文《啊,鼓岭!》,细诉密尔顿·嘎登勒教授终生眷恋鼓岭的不了情,嘎登勒太太欲替丈夫寻梦而不能的无限怅惋。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读后深受感动,决定邀请嘎登勒太太访问鼓岭……

  2012年3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校长卡塔希专门致函习近平,感谢他当年帮助该校已故教授嘎登勒的遗孀圆“鼓岭之梦”,感谢中国人民对一个美国家庭的友善和厚谊。

  鼓岭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质朴谐美的人文环境,令嘎登勒家族的中国情缘绵延不竭。1992年8月,我随嘎登勒太太登上鼓岭,感知她凝神静思、远望群山的衷愫,见证她同当地数位年逾九旬的老者畅叙鼓岭往事的欣怿。2012年9月,我亲眼见证嘎登勒家族后人同其他十来位国际友人的后裔返回鼓岭寻根,记忆中的清风、薄雾、柳杉,衬托着今日经过修复改造的古街、老屋。人们致力于“把鼓岭打造成为有福之州的新名片”,期待及早将这里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经济发展的律动弦音,让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和情感递积更具活力。

  几天前,碰巧翻出嘎登勒太太二十年前从美国寄来的、记录那次圆梦之旅的文字,不由得再次被那字里行间洋溢的喜悦和深情所感染——“好精彩的旅行!在每个地方都得到了热情的欢迎。”“我会永远记得他们的笑容。”“返回美国的时刻来临……我又一次感到怅然。”“中国人民的友善一直延续到旧金山,总领馆谢先生到机场接我,专程送我回到戴维斯的家。”

  福州2000多年历史的脚步,留下中外交往的万千足迹,满载友好传奇,鼓岭更是不断深植友谊之树。尊崇“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理念的中国,孕育“敦睦邻里”、“善待他人”和谐文化的中国,呈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的中国,让无数国际友人终生眷恋。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