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基金会与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发起大挑战 谁将是第一个应战者?

在去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之后,下面这张照片多次出现在媒体报道及微信朋友圈里。
 
 
图中坐在中间身着蓝衣的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她正在诺贝尔主题演讲会上发表演讲。跪在她右边(图中在她左边)的是会议主持人金·安德森教授(Jan Andersson),他是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世界著名传染病学家、卡洛琳医学院副主席。由于主办方没有想到要在桌子上放置麦克风支架,于是安德森教授自己充当了“人体麦克风支架”,保持单膝跪地的姿势长达半个小时。
 
有人说,屠呦呦太给中国人长脸了,连外国教授都给咱跪了。事实上,安德森教授此举既是出于对屠呦呦的尊重,又体现了他对科学的尊重,而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特别是在救人的事情上。
 
在电影《火星救援》里,马特·达蒙被困火星,一边吃着自己种的土豆一边等待美利坚的援救。然而一不留神,小土豆们都被冻死,而存货也不够他造很长时间了。正当大家都只能慨叹天啦撸的时候,中国及时伸出援手,将我们牛A闪闪的航天技术与NASA共享,最后成功使隔三差五就需要救援的达蒙兄平安回到地球。说到这儿,顺便推荐一下我们之前发布的文章《比“火星救援”还难的事》。
 
当马特·达蒙认为自己马上就要死翘翘时……
 
他的中国大表妹正想着与美国联手对他展开救援……
 
电影虽然是虚构的,但在现实中,中外科学家携手进行科学研究的例子确有很多。下面我们就给大家列举其中的三个:
 
1.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从而获得人类全面认识自我最重要的生物学信息。这项计划于1990年启动,中国作为参与该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承担了1%的测序任务。2003年4月15日,美、英、日、法、德、中六国领导人联名发表声明,宣告人类基因组计划圆满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是20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里程碑式工程,不仅大力推动了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还开启了科学探索的新途径。
 
 
2. 绿色超级稻项目
“绿色超级稻”指一类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干旱、洪涝和病虫害等问题的水稻新品种,对水和肥料的需求更小,能更好地适应撒哈拉以南非洲与亚洲地区的种植条件。该育种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参与方除国内科研机构外,还包括国际水稻研究所、非洲水稻中心和多个非洲及亚洲地区的国家级研究单位。盖茨基金会也参与了此项国际合作项目,自2008年以来共投入了3300万美元。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在8个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和7个非洲国家培育一批优良水稻品种,在进行示范和推广后,使这些国家的水稻产量增加20%,让至少2000万稻农从中获益。
 
 
3. 破译“花蚊子”基因组
这里提到的“花蚊子”学名为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一旦破译了白纹伊蚊的基因组,我们就有可能了解和控制其传播疾病和生存的能力。然而,白纹伊蚊拥有巨大的基因组,在所有已知的蚊子兄弟中排名老大,这给基因组测序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去年10月,来自中国南方医科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科学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研究报告,宣布他们已经完成了对白纹伊蚊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陈晓光教授及其团队长期从事蚊媒病的防治研究,曾获得过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相关基金的资助。
 
 
我们非常乐观地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国科学家通过国际科研合作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更伟大的发现和创新,而这些发现和创新将有助于应对诸多最关键的全球健康和发展挑战。在文章的最后,我们非常激动且荣幸地告诉大家:
 
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资助的“中国大挑战”项目,现已启动首轮的课题申请!
 
此次发布的“中国大挑战”项目首轮合作课题将重点寻找那些能够在预防、控制或消除主要传染性疾病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疫苗新概念和候选疫苗,以及针对结核病、疟疾和婴儿腹泻等传染性疾病的创新治疗方法,从而帮助缓解贫困地区人口的疾病负担。
 
任何由中外研究团队共同参与的科研项目都有资格申请该项资助。单个项目的资助金额最多可达一百万美元,项目周期为四年。中外研究团队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将是获选的重要前提条件。
 
“中国大挑战”项目由盖茨基金会和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5年10月在于北京举行的“大挑战”年会上共同启动,旨在遴选并资助能够惠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优秀科研项目。
 
我们恳请你帮忙在你的朋友圈和微博中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消息。
 
不久前,美国犹他大学教授彼得·史唐及其他六位外国专家获得了由中国政府颁发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史唐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科学是国际性的,开展全球范围的合作非常重要。中国有优秀和处于前沿的科学,这将会造福中国,也有利于全球的科学研究。”
 
我们对史唐教授这句话的评价是:不能同意更多!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