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 活灵活现——如何持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创造活力能否增强,文化创造源泉能否涌流,关系到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关系到能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怎样才能持续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呢?

 

  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

  “要构建自由讨论、自由创作的空间,形成学术民主的风气,要允许和宽容在探索、创新中出现失误,不要把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泛政治化,不要用行政的手段解决创作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阐述令人印象深刻,其中还特别提到了“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的问题。这是对我国民主形式的进一步丰富,标志着中国民主建设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深化。

  “艺术民主偏向于文化艺术作品创作等艺术范畴,学术民主偏向于哲学社会科学等学术范畴,但两者的本质都是民主。”中国作协原书记处书记、作家张胜友说,创作自由是文学繁荣的基础,同理,学术自由是科学创新的前提。艺术创新需要奇思妙想,学术探索需要披荆斩棘,这些都是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之必需。

  张胜友特别指出,要构建自由讨论、自由创作的空间,形成学术民主的风气,要允许和宽容在探索、创新中出现失误,不要把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泛政治化,不要用行政的手段解决创作问题。

  相关专家学者也指出,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内涵之一,在文化领域里提倡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尤其要鼓励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交流,鼓励自由创新、自由发挥。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晔原说,十八大报告为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应该既继承传统,又不固步自封、自我封闭;既立足于中国,又用世界的眼光和世界的标准作参照;既自成体系,又充满创造活力。

  “国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文化建设迈向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艺术创作条件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优越。”书法家李一说,党中央明确提出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为我们展现才华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生活是创新之源

  “很多艺术家都呼唤提高文艺作品的质量、推进文艺创新。怎么创新?不走进群众、不走进生活,是没有办法创新的。”

  在盘点今年的影视佳作的时候,细心的观众发现,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依旧稀缺。歌唱家刘秉义直呼,反映工人、农民的作品越来越少。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现实题材影视作品一直是中国影视创作的“软肋”,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创作与生活的脱节。接地气才有底气,现实题材作品需要对当下的社会进行深刻的反思、深入的调研,但我们现在的创作者很少进行深入的调研,更别说满怀热忱地去体验生活。

  不仅在影视剧创作方面,在其他领域的创作中也弥漫了创作的浮躁与虚火,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指出,“很多艺术家都呼唤提高文艺作品的质量、推进文艺创新。怎么创新?不走进群众、不走进生活,是没有办法创新的。”

  创造不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的源头便是生活。生活本身的多姿多彩就是激发创造力的源泉。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工作者就有向民间、向人民学习的传统,民间有着无数的传说和故事,人民群众中蕴涵着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尽管时代发展了,数字化改变了人们的欣赏方式、冲击着传统的创作习惯,但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仍然是严肃创作的必要条件。

  “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是音乐创作不竭的源泉。贴近老百姓、深入老百姓,这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徐沛东说,过去音乐家会专门到民间采风,找到民间艺人,用录音记录他们的音乐并加以整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介的变化,这个环节已经消失了,采风活动也好像不重要了。但是现场的感受和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坚持组织各种形式的采风活动,目的是号召文艺家到基层去,采集创作源泉。

  李一说,应该从时代生活中寻找新的创作源泉,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从生活中、从对时代的感悟当中寻求源头活水,以自身努力书写时代新篇。

  “十八大报告对文化建设、文艺创作,再次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努力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赵实说。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