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巴基斯坦驻华参赞泽米尔·阿万:我的第二故乡


  天津北方网讯:1月31日,“天津国际大讲堂”将在天津博物馆正式开讲,首期活动的讲演嘉宾是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泽米尔·阿万。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和前沿记者日前采访了这为来自“铁哥们”国度的参赞先生,一起来看看外国使节眼中的中国故乡是啥样的。

  “外国人也有一颗中国心”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泽米尔·阿万

  “欢迎你们,巴基斯坦最好的朋友!”还未走近,参赞先生的问候已经传到耳边。泽米尔·阿万,现在是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在大使馆工作已经有5年了。

  采访开始之前,泽米尔带着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和前沿记者简单地参观了大使馆。与通常满是本国风光和艺术品的外国驻华使馆走廊不同,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的走廊里挂满了中巴领导人亲密握手的照片,看得出,有不少都是历史久远的珍贵资料。

  “使馆的工作人员,包括我自己,都非常喜欢这些照片,它们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友谊的见证,而且我也十分热爱中国。”

  其实泽米尔与中国的渊源,还要追溯到1949年之前。

  “你知道巴基斯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我的父亲,当时是英军驻上海的一员,经常会去香港、上海、广州、天津。”泽米尔说,小时候他对这些事并不清楚,直到9岁时父亲去世,才从父亲留下的文件和笔记中了解了他的工作。

泽米尔·阿万接受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和前沿记者采访

  “从那时起,我心里就有一个梦,要到中国去。我高中毕业后,有一个机会可以到中国留学,我就来了。来之前虽然不了解中国,但是有一点我是很肯定的:中国是巴基斯坦最好的朋友。”

  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泽米尔来到中国留学,成为了在中国的上万名巴基斯坦留学生中的一员。

  “我在上海大学完成了机械制造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我的老师就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先生。”泽米尔回忆说,“他很亲切,不仅课讲得好,科研也做得好,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在中国读了7年书,泽米尔也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我们巴基斯坦也有这样一句话: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我的生活和学习都受到了中国朋友的照顾,所以我早已经把中国当做是我的另一个故乡了。”

  泽米尔告诉我们,1964年中国开始接收巴基斯坦留学生,到现在,来华学习的巴基斯坦学生总数已经超过了13000多名。

  “他们和我当年一样,受到中国最好的教育,在中国度过了最好的时光,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回祖国。”泽米尔说,“铁哥们”的关系就是在这种两国长期合作交流、相互扶持中慢慢建立起来的。

  “在中国的巴基斯坦人都跟我一样,吃的中国饭,喝的中国水,呼吸着中国空气,虽然我们是巴基斯坦的国籍,但是我们也有中国心,有中国梦。希望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成长。”

  旅途中体验到了“中国速度”

泽米尔·阿万用流利的中文讲述与天津的故事

  “刚来中国时,巴基斯坦国内的基础设施、经济条件都要比中国相对好一些。”泽米尔说,留学的7年间,只有放暑假才回家,可是每次在家待不了几天就又得回学校。

  “因为那时候也没有多少钱,就买的学生票。先从上海坐火车到乌鲁木齐,然后从乌鲁木齐到喀什,再从喀什经过巴基斯坦边界城市到首都伊斯兰堡,最后回到距离伊斯兰堡30公里的家乡——瓦赫小城。”每次回家,泽米尔都记得很清楚,“我坐绿皮的硬座火车,那时候火车的平均速度每小时才30多公里,回家需要22天,来回就是一个多月。我和同学每到一个地方就一边休息几天,一边玩。所以那个时候,我也爱上了旅行。”

  1987年毕业后,泽米尔一度前往沙特,在一家石油公司工作,后来在2002年开始就职于巴基斯坦科技部。

  “我在巴基斯坦科技部工作的时候,由于战争的原因,巴基斯坦在科技上的投入下降,所有的财力、人力都花在养军队、买武器上,教育部、卫生部、科技部、农业部缺少财政支持,老百姓生活就很辛苦。”泽米尔说。

  2010年,泽米尔被任命为巴基斯坦驻华科技参赞,再次来到中国,他被中国的变化惊呆了,“以前所有东西都要凭票购买,现在可以用钱买到很多东西;以前马路没这么宽,房子没这么高;现在年轻人下班之后休闲方式也多了。”

  “就拿天津来说,我很喜欢天津,经常去天津,但是第一次去这条路堵了要修地铁,第二次去那栋楼拆了要建高楼大厦,第三次去那座桥又要修了。”对于天津的变化,泽米尔有切身体会,“我每次去天津每次都能发现这些新的工程,我感到很高兴,能感觉到天津的活力和魅力。”

  采访中,泽米尔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在30年内有这么快的发展,这么大的变化。中国真的非常了不起!”而最让他惊喜的还是中国交通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高速公路已经延伸到了中巴国界线上,延伸到了乡村。中国的高铁,在一天或者两天就能跨越中国的东南西北,每小时速度能达到3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也是四通八达。”

  现在不论是工作出差,还是放假旅游,泽米尔首先选择的交通工具就是高速铁路,如果距离不远就自己开车。在中国工作的这5年,喜欢坐火车的泽米尔更是把交通设施的建设项目看作中巴合作的重点领域。

  “早在2009年,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政府就与中国企业对拉合尔城铁项目进行合作。 2015年,习主席访问巴基斯坦,他又给巴基斯坦带来了51个项目协议,总投资量达到460亿美元,铁路、轻轨、快速公交等基础设施项目也包括在其中,这对巴基斯坦的就业、贸易活动都很有帮助。”

  中国梦也是巴基斯坦的强国梦

泽米尔·阿万讲述中巴两国情谊

  2015年下半年,因为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的访问,泽米尔也用“巴铁”这个词语在朋友圈刷屏了。

  在泽米尔的微信朋友圈里,他连续分享的链接包括“巴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一带一路’的突破口是巴基斯坦?”“‘一带一路’助推中巴经济走廊上台阶”等等。他公开的照片,也全是一些中巴合作项目的介绍。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巴中经济走廊’建设为我们两国带来了新的贸易机遇,我们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到巴基斯坦发展。”泽米尔说,古代的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和陶瓷带到欧洲,把欧洲优秀的东西也带到中国,21世纪的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发展意义更大。

  “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租用给中国的瓜达尔港口也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泽米尔介绍说,目前中国的贸易走海运,船从上海、广州、天津绕一圈,经过印尼、新加坡等很多国家到中东和欧洲,行程至少是1万4千公里,将来“巴中经济走廊”开放以后,从巴基斯坦与中国边界到瓜达尔港口只有2千多公里,能直接连通印度洋和波斯湾,这样的话,运输时间减少了7倍,运输成本降低7倍。

  “这对贸易来说很有利,一方面中国的出口成本降低,企业获利,中国经贸活动能够深入中东腹地;另一方面,中东的能源通过这条近距离的管道输入中国,能更好地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在泽米尔看来,“巴中经济走廊”的模式成功,最重要的是,可以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出一个榜样,根据中巴合作的经验,中国的对外发展之路可以走得更顺利、更成功。

  “在巴基斯坦,无论军政府还是各个党派执政,在对中国的问题上都是统一的,两国相互帮助和共同发展的愿望没有变,‘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也没有变。所以‘一带一路”是中国人的梦,也是巴基斯坦人的梦。”(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和前沿记者李玓 付文超 潘德军)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