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红了就回来(美丽中国)

         每当蝉声催来热风,广袤的田野翻滚着金色的稻浪,增江两岸的荔枝林,便缀满了红玛瑙般的果实……年年稻熟荔红时节,我总是想起我的家乡。

  家乡增城位于广东的中部,珠江三角洲的东北角。不远处的罗浮山是她绿色的屏障,清澈的增江河像一条玉带萦绕着家乡的沃土,沿东南缓缓注入珠江的支流东江。境内南部的广深线,列车不时飞驰而过,给美丽的家乡平添上一道风景。

  对“增城”名称的由来,素有三种解释,我独爱《元和郡县志》之说:“昆仑山上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家乡增城,一个美丽和美好的地方。

  处于水网地带,充足的生命之源使家乡的草木葱茏。映入眼帘的大片翠色,随着时序的变化,呈现出万紫千红、色彩斑斓的景致。丝苗米、乌榄、迟菜心……是这块土地向世人的馈赠。

  而最为人乐道的则是家乡的荔枝。自古以来,家乡便有“耕荔当耕田”的习俗,那漫山遍野的荔枝林,每年总是与金色的稻浪相约,按时奉献串串绯红。 “稻熟荔红”四个字,常令我浮想联翩。这荔枝,该是家乡水土滋养的精华吧。在我的记忆中,每到阳春三月,荔枝树便长出了一簇簇黄澄澄的小花,空气中一时弥 漫着甜丝丝的蜜味。一群赶蜂人在家乡的山岗地头,支起一个个方形的木箱,荔枝林就出现了蜂飞花颤的生动画图。而后花谢果结,细如米粒,渐而大。三月红、黑 叶、桂味、糯米滋……数不清的品种次第泛红枝头,给了童年的我多少期盼,多少欢乐。而从大人的口中,我还知道了县城西园那棵挂绿荔枝树,知道这挂绿荔枝, 从清朝时被定为贡品,而这贡品有别于其他荔枝,是果壳上有一条明显的绿线,这绿线又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八仙中之增城人氏何仙姑,升仙后思念家乡。在一个 月圆之夜,她来到西园一棵荔枝树上,斜倚树干飞针走线,描绘家乡的美景。她绣呀绣呀,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全都倾注在洁白的手帕上。不觉鸡鸣天晓,她飞身离 去,留下一丝绿线挂在枝头。嗣后,这棵荔枝树结出的果子,便有绿线环绕,故名“挂绿”,而果肉爽脆并带有淡淡的清香,成为荔枝之王。

  而家乡的山水又曾赋我多少情怀。

  记得读小学时,老师曾带着我们班的同学步行到荔城游览。这是我们第一次前往县城,大伙心中有说不出的兴奋,一路上蹦蹦跳跳,笑语盈盈。当登上河 堤,眼前的景色让我们欢呼雀跃:一湾江水,碧波荡漾,大小船只,在宽阔的河面上穿梭;河两岸,是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稻田和成片茂密的荔枝林……这多像电影 《上甘岭》“我的祖国”那优美的旋律响起时银幕上出现的画面。霎时,我和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放声高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家乡的增江河诠释着祖国美丽的风光,她让祖国的形象是那么鲜明、那么清晰、那么具体地融入我的脑海,让我心中充盈着对祖国、对家乡的依恋。在流逝的岁月里,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晴日还是雾天,祖国的大江大河和家乡的增江河一直在我心头流淌……

  我自小在家乡长大,父老乡亲的勤劳、纯朴、善良、忍耐、谦逊……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飘落在我心头,滋润着我的人生。而一声“荔枝红了就回来” 的话语,每让我眼眶一阵发热。犹记少时课余在学校旁边的荔林间,或是傍晚在村头的大榕树下,老师和乡亲常常说起乡贤,曾是怎样的引以为豪。

  明朝的乡贤湛若水,先后官至礼、兵、吏部尚书,但更是一位学者,一生著述甚丰。他以“兴学养贤为己任”,一生在南京、扬州、广州等地兴办书院, 培育天下英才。而时间稍远一点的,则是南宋时岭南第一位入太学而登进士的崔与之,文韬武略集于一身,还是抗金名将。他帅蜀四年,勤政爱民,境内大治,被祀 为治蜀三贤之一。后年迈还乡,先后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右丞相等职,均力辞不受。民族英雄文天祥崇仰他,称他为“盛德清风,跨映一代”。而崔与之又被誉为 “粤词之祖”,开一代之词风。其《水调歌头·题剑阁》成为传世名作。

  湛若水与崔与之身为名臣,又分别是硕儒和词人,从政从艺两风流。他们两人的塑像立在荔城的广场上,他们的事迹至今仍在传诵,他们的精神更是激励家乡人尊师、兴学、重文……去创造人间的大美。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家乡,如今沐浴着时代的春风春雨,焕发着勃勃的生机。父老乡亲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让处处花繁叶茂,碧水长流。尽 管树大也有枯枝,但满目的翠色仍让人信心倍增。而明天,随着境内“教育城”的崛起,增城又将增一城,增一知识之城,文化之城;正在动工兴建的引增江河水和 连接众多水泊的挂绿湖,更荡漾着隽永的生态智慧,储满未来的希冀。在这片绿意融融、水汽氤氲的土地上,依然年年稻熟荔红,生长着多彩,生长着舒心,还将生 长出新的思想,新的诗篇……兆 原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