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老民警讲述:郑俊怀在狱中感人故事

    郑俊怀,伊利集团原董事长,曾推动伊利成为中国第一家乳品上市企业。他在2004年12月“落马”,2005年12月被判有期徒刑6年,由于他在狱中表现良好,经两次减刑,2008年9月刑满释放。

  日前,记者在包头市萨拉齐监狱,独家采访了在郑俊怀服刑改造期间与他朝夕相处了3年零3个月的监狱老民警袁守森,这是一位与犯人打交道已经有35年的老干警,他向记者讲述了郑俊怀在狱中的故事。

  积极劳动 第一次减刑

  大企业家做得了

  监狱仓库管理员做得井井有条


  入狱之后,因为郑俊怀的年龄已长,狱方一直安排郑俊怀做一些杂事,但是劳动强度并不小,直到有一天,郑俊怀在一个堆放五金电料的仓库,担任“管理员”。像这样的仓库,监狱中还有几个,只是功能不同,一直都是由服刑人员管理。但是服刑人员的文化层次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仓库,导致有些仓库物品摆放杂乱无章,毫无条理,找起东西来十分不便,影响了监狱日常的生产效率。萨拉齐监狱指导员把管理仓库这个工作交给郑俊怀。

  管库一般来说是监狱中的“优差”,得之不易。郑俊怀当时还在因病输液,当他看着满是混乱的仓库,他咬着牙与另外两个犯人一起,用了一个礼拜时间,将仓库整理得井井有条,物品分门别类,并贴好了标签,他的表现得到狱方赞赏。周围人议论的时候说,不愧是当过企业高管的人,管理仓库很有一套。

  郑俊怀事业心极强,有着坚韧的性格和对待事业极认真的态度。在他的眼中监狱的仓库也是重要的工作,都值得他努力经营。郑俊怀曾跟干警说过:“失去自由并不是最可怕的,只要还可以做事情,人心就会充实,时间的流逝中,最可怕的是干等枯坐,生命如一潭死水,毫无波澜”。

  郑俊怀服刑期至三分之一时,按规定可以申请保外就医,他有严重的胆结石,但一直未手术治疗。在监狱医院里住了两个月,郑俊怀虽然条件符合,却一直未能保外就医。他心里想:我要好好表现,争取减刑。

  出院再回到监狱时,管库的职位已经被别人顶替。郑俊怀对监狱领导说:“我面对现实服从管理参加劳动。一来锻炼身体修身养性,二来也想重温一下农活,就让我去菜地种菜吧。”民警对郑俊怀是否会种菜表示怀疑。他笑笑说:“我爷爷、我父亲都是一辈子种地,我小时候也种过。”

  监狱的菜地大概有两亩左右,主要种植黄瓜和西红柿这类蔬菜。郑俊怀出身农民,知道庄稼活的甘苦。自从到地里干活,他起早贪黑,除草浇水,硬是把一片少有人关注的菜地拾掇的焕然一新。他种的地里没有一棵杂草,地里没有土块石头,土壤平整细密,田垄也是笔直延伸到地的尽头,仿佛是经过准确的测量一样,并且在过人的地方用栅栏挡住,防止人们误入菜地,踩踏坏了。

  六七月份太阳正毒,他依然流着汗埋头苦干,看到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郑俊怀感到无比欣慰。西红柿散发的独特香气让见到的人都垂涎欲滴、赞叹不已,这片菜地是他炎炎夏日里清新的慰藉。每天,他都可以从地里带回两根黄瓜和两个西红柿,慢慢享用,自己用汗水收获果实的同时,是否也在回味人生的坎坷与不测,我们不得而知。

  在近三年的时间郑俊怀坚持出工劳动从不缺勤直到获释。在劳动之余他坚持看书学习,看电视新闻,因为郑俊怀本身学历就高,他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高材生,所以他将业余生活的重点放到了充实提高自己的修养上。同时还十分关心中国的乳业市场。他的表现果然被记录在案,于2008年1月30日减刑一年。

  孝子不忘母爱

  监狱每年春节批给郑俊怀

  三天假“陪母亲过年”


  在服刑期间,一到春节,监狱会批给郑俊怀三天假期,让他回到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老家,陪九十多岁的母亲过年。郑俊怀对母亲感情很深。

  2004年,“出事”前数月,郑俊怀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每当过不去时,想想92岁的老娘安详地做针线,一下子就平静了。老娘在炕上轻轻地摸我的胳膊和脸,唯有这种感情是最真的。”母亲的安慰是这个世上最温暖的事情,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

  也许不是真的身在异乡,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归属。

  干警们提到这件事总是感叹郑的孝顺, 2008年的时候郑俊怀的母亲悄然离世,他失去了那温暖的避风港,虽然还在按时出勤干活,但是在休息时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出神,转身之间掩饰不住内心的悲伤和落寞。母亲的离世对老郑的打击是沉重的,尽管知道母亲已是耄耋之年,尽管早就做好准备,在分离时,他依然不想也不能放开母亲的手。他曾和干警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老母亲把我抚育成人并供养上了大学参加工作,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说到母亲,老郑的眼神中就少了那份坚毅和倔强,慢慢柔和下来。在母亲的面前,他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永远有着深深的眷恋。

  第二次减刑 狱中获得国家 “实用型专利证书”

  干警和狱友舍不得让老郑出狱——

  “你走了,明年这菜谁种呀?”

  老郑回答:“咋?我留下再种上一年?”


  2008年9月,郑俊怀再获一年四个月减刑,这次减刑是因为他发明了一个节能装置,申请了国家专利。这个装置的全称叫做“动力自给式电动阀门”,这个发明可以用在各种液体的装置上,方便耐用,不需要另外接电源线,利用阀门本身携带的电源就可进行控制,其实用性和节能性都很有效,国家专利局于2008年4月30日,颁发了“实用型专利证书”,对他的发明做出了肯定和认证。

  他的研发笔记的时间是从2006年9月到2007年4月,里面详尽地记录了整个发明的创意来源,创意思路,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等。此专利是一种动力自给式电动阀门,包括阀体、阀芯、阀芯控制总成;通过控制电路板控制阀门开启与关闭和控制直流电动机启止的上下常闭开关。本阀门不依赖于外部电源,线路配套投资,延伸了电动阀门的使用范围。

  关于这个专利的发明过程,还有个小故事。郑俊怀在管理仓库的时候看到过仓库中有许多阀门装置,崭新的、废弃的都有。有些时候他要将其他人申请领取的器材送到生产车间去,并且还要将报废的拿回仓库等待下一步的处理,这时候通常能顺便和工作人员聊上几句。有一次,一个车间打报告申请换取一个阀门,还有相应的电源开关线路,郑俊怀和狱友收拾着阀门和电线往过送,发现他们要的10米线没有了,就剩下7米的,两人想着先带过去试试看。

  送到车间阀门很快换好了,两人和操作台的人坐着闲聊天,其中一人摆弄带来的电线,随口问道:“这线够不够长呀?”郑俊怀说:“差也差不了多少,长线没了,先接上试试呗。”几个人起来去找总电源接线,本来就近有个电源,可是被别的设备临时占用着,这往远一接,突然发现线明显不够,几人把设备左挪右挪的,最后勉强够着插上电源了。可是这么一来,走路就不方便了,一条电线笔直紧绷的把路给拦上了,只要有人带着东西往来其中就需要有人帮着把电线稍稍抬起一点,要通过的人还必须弯腰低头,把所携带的物品的高度降低才能过得去。因为其他几人都还有各自的任务要完成,只得留下郑俊怀在这里守着,帮助来往的人通过,准备第二天再换电源线。

  郑俊怀是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还很是热心,因为拦得路是主干路,这一下午,他几乎没有歇过,不是扶着电线就是帮人运货,累得大汗淋漓。回去之后,他还惦记着这根电线别在晚上把检查的人挂住扯断了引起事故,这一晚上的辗转反侧,根本没睡好。第二天赶紧把线换了,之后郑俊怀回忆这件事时就一直在想,为什么一个阀门的电源就弄得这么费事呢?把人累得半死还要不停地担心,这个阀门的装置太耗费物资。郑俊怀曾是从基层做起来的,所以对于设备和阀门这类东西并不陌生,凭借着自身的学识和广博的阅历,他觉得这个装置是有改进空间的。

  这个时候郑俊怀的律师来探望他,他把想法跟律师交流了一下,首先从法律上得到了极大的支持,律师告诉他这不仅是对生产有益,更对他的减刑有直接的帮助。律师还答应帮他跟相关专家咨询,看能不能获得技术支持。就这样,郑俊怀不仅只是想想,而且很快就开始了他的发明之路,再次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和有管理经验者对事物认识的深度以及对自我想法的践行。这次减刑后,郑俊怀办理了出狱手续,告别了这个让人无法形容的地方。

  由于郑俊怀为人谦和,也服从管理,虽然话不多,却依然在沉默中有着一种不同的气质,干警们在一起谈论起他的时候,总是亲切地称为老郑,都说:“以前总认为伊利的董事长是那样的高不可攀,每个人都羡慕人家的成就,但是从现在可以看出,老郑的事业是他奋斗不止,一点一滴从扎实做起来的,如果说当初的成功有幸运的成分,那也只能说是老郑以自己的眼光抓住了机遇,还得加上他在任何处境下都勤恳工作的认真劲儿。”

  出狱的时候,管理人员跟老郑开玩笑,“你走了,明年这菜谁种呀?”老郑回答:“咋?我留下再种上一年?”干警们都笑了,说:“赶快回吧,你能提前回家不存在任何人的照顾,也没人能照顾你,无论是你的表现还是为人都让我们由衷佩服,在这高墙外面我们都是一样的普通人,你心里不要有负担和阴影。”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所有干警都祝福他今后能过的平静幸福,不管是选择东山再起还是默默生活,都能有自己对未来的设想和对幸福的追求,以及对法律的正确认识。

  我们只想从一个平凡也不平凡人的特殊历程找到他是如何面对那些艰难的,也许是无法绕过的岁月,以及他不为人知的深情眷眷。

  人物背景

  
郑俊怀


  郑俊怀,1983年1月—1993年5月,任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3年5任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CEO。2001年度全国乳品行业优秀企业家,2003年度中国创业企业家。

  郑俊怀在伊利任职的20多年中,他率先在企业内部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当年完成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效益连年翻番。

  1993年组织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使原来固定资产40多万元、年利税不足5万元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厂发展成为全国大型乳业集团。与股份制改组前相比,净资产总额增长了118倍,销售收入增长了79倍,利润和税金分别增长了69倍和135倍。

  1996年伊利股票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伊利股票凭借良好的经营业绩,入选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样板股;伊利的产品被选为百年奥运特许产品,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伊利股份”还连续5年被《中国证券报》和上海亚商咨询公司评选为“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之一。伊利集团生产的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等39类产品10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连续8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连续三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居全国前三位。

  伊利集团获中央电视台电视调查中心、人民日报市场信息中心在1998年颁发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类商品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位”证书。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