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通辽市市长傅铁钢



        采访人韩雄亮(以下称韩问):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通辽市市长傅铁钢先生做客人民日报海外版《神州论坛》,我代表广大网友对您的到访,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傅铁钢回答(以下称傅答: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感谢人民网《看神州》论坛的邀请。我也非常愿意与广大网友交流、并向大家介绍“孝庄故里,草原名城”——通辽市。

  韩问:首先请您谈谈这次参加十一届人大会议的感受是什么?

  傅答:最深的感受应该是备受鼓舞和振奋。这次会议,特别是温总理所作的报告,充分展示了一种大国思维,展示了为国民谋求幸福的决心。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们要履行好职责,充分行使人民赋予的这个权力,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报告,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还要针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积极提交相应的议案和建议。

  韩问:解读总理的报告,您的体会当然很多了,结合内蒙古通辽市的市情,请您谈谈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傅答: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三点让人体会是最深的。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重中之重。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很大篇幅阐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要“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对此我的体会非常深。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关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第二,政府的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灵活和平衡。报告中说,“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看得出,今年的调控目标更加强调达成多个目标的平衡。而由于政府判断今年的经济前景尚存有不确定性,因此在操作方面虽然继续实施双宽松的政策,但是也强调“提高政策的针对性 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第三,体现了浓浓的民生情怀。我们看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如既往地关注民生,把改善民生当作执政的首要任务。解读报告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上学、就业、就医、养老、住房等政策措施,让人倍感振奋。特别是“尊严”二字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人民活得有尊严”首次成为政府工作的目标,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通辽市这些年来,尽管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速始终保持在12%到15%的水平,但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20%左右的增速,这是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我们提出要坚持扩大总量与结构调整并举,富民与强市并重,既要抓增长,更要抓增收,力争用两年时间,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达到全区中等以上,实现富民与强市的协调推进。

  韩问:宣传工作也是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温总理在报告中提到,政府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特别是新闻舆论的监督,使各级政府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您是政府的市长,您是如何解读这段话的呢?

  傅答:我认为,要使政府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公开、透明。只有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情况,政府的工作才有的放矢;人民了解政府工作,才能给政府以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批评。所以说,重视和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可以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同时,也有利于群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批评,使我们的工作少走弯路。

  韩问:据记者了解到,通辽市是内蒙古大草原中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好地方,请您为网友们具体介绍一下的通辽市的优势在哪里?

  傅答:通辽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是我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蒙古族人口147万人,分别占全区、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3和1/4。如果说到优势,一是独具特色的科尔沁文化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资源,被誉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曲艺之乡”和“中国版画艺术之乡”。二是农牧资源富集,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三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境内已探明煤炭、石油、硅砂等矿产41种,煤炭探明储量130多亿吨,天然硅砂储量550亿吨,居全国之首。四是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我们走出了一条以煤发电、以电炼铝、以铝做深加工的路子;玉米化工已具备年转化玉米能力350万吨,全市玉米已基本实现了就地转化增值;煤化工起步较晚,但后发优势明显。金煤化工已具备生产能力,煤制乙二醇技术被评为“2009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在风电产业上,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此外,我们在农畜产品加工、建材、非资源产业方面,也都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

  韩问:这次温总理的报告提到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辽市在这方面是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呢?

  傅答:通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期,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总理在报告中强调,要重点转变发展方式。就通辽来讲,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更高层次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主要任务是提高“四个比重”。 一是提高资源深加工和非资源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资源型产业抓延伸升级,新型产业抓引进培育,非资源产业抓总量扩张;二是提高物流业在三产中的比重。通辽的区位交通条件明显,这更有利于我们发展物流业,把通辽建成蒙东乃至东北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三是提高现代农业比重。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农牧民培训转移和劳务输出的力度,做好减少农牧民的文章;另一方面要加大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扩大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的规模。四提高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我市的农村牧区人口比重大,加快农牧民转移,推进城镇化的任务比较重。我们确定今年为全市规划建设年,要集中力量做大主城区,率先推进主城区城中村、城边村的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县城和重点中心镇建设,为农牧民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搭建平台。

  韩问:据记者了解,通辽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如何发挥好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落实惠农富农政策,让农牧民尽快共同富裕起来,让农牧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通辽的举措有那些?

  傅答:通辽市农业人口比重约占三分之二,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生活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心。我认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根本是建立稳定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应抓住产业支撑、城镇带动、政策支持等关键环节。

  产业支撑就是加快构筑稳定增收的产业体系。就通辽市而言,我们提出把节水农业、设施农业、黄牛产业、劳务输出和生态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和农牧民增收的系统工程,统筹谋划安排,因地制宜落实,力争使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层次的农牧民都有持续稳定增收的渠道。

  城镇带动就是提高城镇化水平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通过优化机制,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非农产业发展,转移农村人口,相应地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平均拥有的资源要素数量,带动农民增收。

  政策支持就是加大政府对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不断扩大农业补贴范围,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增加信贷服务能力,充分调动金融部门和民间闲散资本的积极性,把更多的金融资金引向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推进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降低农民的生产经营成本和生活费用,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从群众最关心、最企盼的事情入手,着重做好社保、就医等惠及民生的实事,实现保障增收。通辽市今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超过50个亿,在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必将增强农民的消费主动性,切实拉动经济发展。

  韩问:网友问,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您关注网络新闻吗?

  傅答:由于工作关系我不能经常上网,但是我非常关注网络。我认为,通过网络与群众交流,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体现出一种开放意识。网络很方便、很快捷,虽然网上的一些信息可能不大准确,有些观点不够成熟,网络中的声音却非常直接、坦率和真实,涉及的面也很广。通过网络,可以及时地了解民意,及时得到来自群众的直接反馈,检验自己的工作还有哪些不足。我们今年把建设数字通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电子政务网络已经建成,要通过这方面的工作来拓宽政府服务百姓的渠道。

  记者:非常感谢傅铁钢市长,在两会之余,接受《看神州》栏目的专访,我代表网友,祝您和通辽市各族群众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编辑:孔之众)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