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的文化生态








  华文媒体

  在网络时代还未诞生之前,海外华文媒体以报业为主。对于身处异乡的华侨华人来说,阅读报纸是他们掌握信息、填补精神生活的重要渠道。

  按照地域划分,华文报业可大致分为东南亚、美洲、欧洲和澳洲等几个板块。

  马来西亚是海外华文报业发展较为出色的国家。其现有华文报18家,华文期刊63种。虽然马来西亚华人约占其总人口的28%,但18家华文报的日销售量均已超过马来文报和英文报。

  在北美、欧洲和澳洲的华文报业发展史中,不断上演着淘汰与重组,并逐渐形成了以台港报系为主体的格局。

  台湾《联合报》的海外报系《世界日报》成立至今已近40年,它是北美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其版面内容包含三方面:美国政治、经济时事,中国两岸三地的新闻,以及美国当地的华人资讯。1982年,《联合报》海外报系落户欧洲,并积极开辟当地市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庞大报业体系。

  香港星岛新闻集团旗下的《星岛日报》,是全球发行网最大的中文国际报章之一。它在全球主要城市都设有海外办事处,包括华盛顿、多伦多、温哥华、伦敦、巴黎、悉尼等等,并在全球超过100个城市发行。  

  然而,由于华侨华人对当地社会的融入与认同,海外华文报业陷入困境,且日渐萧条。对于这一现象,新加坡《联合早报》总编辑林任君深有体会,他曾回忆道:“新加坡的华文事业凋零得很快,较具规模的华文文化机构如今已经所剩无几了。环顾四周,我们惊觉《联合早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成为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且已肩负起沉重的文化象征意义了。”

  (邢若宸) 

  

  娱乐生态

  据统计,2012年全年共有75部国产片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仅为10.63亿元人民币,相比2011年的20.46亿元下滑了近一半。

  在中国创下了逾12亿元票房神话的喜剧电影《泰囧》,美国首日票房只有9098美元,前10天收入约为6万美元。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喜剧片北美观众肯定看不懂,他们会觉得完全没有笑点。而在美国的华人会觉得这种电影不是大制作,在家看就行了。”西方观众,包括海外华人,对前几年流行的中国功夫片和动作片也产生了审美疲劳。

  近年来,华语片在海外市场的“失宠”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在世界各大电影节的领奖台上,已经越来越难见到中国影人的身影。2012年,在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上,华语片未能拿下任何大奖。而在奥斯卡,华语电影甚至连“打酱油”的机会都没有,连续10年无缘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相比华语电影的惨淡经营,更具“草根”气质的相声艺术却在海外打开了局面。

  早在2010年,李菁、何云伟就将相声带到英国。2011年,德云社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两场相声专场演出最高票价与Lady Gaga在当地演出是同等价位,之后,嘻哈包袱铺在悉尼和墨尔本巡演,场场爆满。

  相声在海外走红并非偶然。“华人移民不断增加,他们是海外相声的主流听众。学习中文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不少外国人也开始学说相声,甚至有英文相声出现。”

  2012年,郭德纲来到麻省理工学院开起了讲座,成为中国相声在美国高等学府的第一讲,他还欣然接受麻省理工学院“浮云相声社”的邀请,成为相声社的导师。很多网友惊呼,老郭要把德云社开到美国了!

  (张国成) 

  

  华文教育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5000万海外侨胞,海外华文学校超过5000所,固定教师两万余人。华文教育的重点地区亚洲有华文学校3000多所。到2006年止,马来西亚共有华文小学1288所,华文独立中学60所,大专院校3所。缅甸现有华人250万人左右,其中80万人接受华文教育。

  对于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来说,虽然规模庞大,但是目前所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师资力量匮乏。东南亚地区华文教师缺口达三四万人,在很多地区,华文教师普遍年纪较大,因为掌握汉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由于历史原因,印尼的华文教师出现了年龄断层,印尼的华文教师中,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教师约占65%。

  在欧美等国家,近年来华文学校的数量也有所上涨。仅美国就有华文学校500多所,学生6.8万人。根据“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2011年-2012年文教活动发布会所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中文学校目前已达13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2.5万人。

  除了华文学校之外,欧美国家的中小学校也相继开设了中文课程。全法30个学区中,已有27个开设中文课,学习汉语的大、中、小学生达4.5万人。另据华盛顿应用语言中心的调查显示,美国至少有2.75万所中学开设外语课,开设中文课的学校所占的比例已从1997年的1%增至2008年的4%。

  虽然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日渐增多,但是这远不能满足华人子女汉语教育的需求,大多数华人家长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周末学校学习中文。

  在英国的华人社区,各地区周末中文学校的数量日益上涨。但是,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周末学校多数停留在松散的民间业余阶段,能够大规模发展、专业办学的学校几乎没有。

  由于这些华文学校多是非营利性质,收入除学杂费之外,主要依靠华人社区和团体、所在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的拨款以及个人或商铺的捐助。资金来源不稳定,再加之教材不统一以及师资队伍稳定性差等原因,使得华文周末学校无法获得稳步地长期发展。

  (马红红) 

  

  中文书店

  目前,海外的中文书店也和国内的实体书店一样,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在澳大利亚,华人已成为第二大人种,但中文书店却寥寥无几,只有在悉尼和墨尔本有销售关于中国图书的书店,但那里的图书也都是英译本。除此之外,澳大利亚就再也没有成规模的中文书店了。

  这种情况在全世界范围内并不鲜见。在法国,真正具有规模的也仅有两家书店。据介绍,巴黎以前曾有十来家中文书店,但许多书店后来都被迫关门。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几家“三联书店”也相继关闭,其他一些书店也陆续停办。

  同样,在东南亚等华人聚居的地方,中文书店也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在有着50万华人和华侨的马尼拉大岷区,中文书店也屈指可数。

  为了维持书店经营,不少中文书店都“另辟蹊径”。不仅仅出售图书,还有其他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物件出售。日本东京的一些书店,销售剪纸、玉器、彩绘方枕等。美国纽约的一些中文书店也同时出售文房四宝,供喜爱中国文化的消费者选购。这不仅方便了热爱中国文化的消费者,而且增加了书店的收入。美国费城华埠的费城新华书店出售中国民族乐器与中国民族服饰,并且提供教授民族乐器的服务。

  尽管如此,中文书店仍然具有存在的价值。中文书店在海外华人世界中还是起着重要的精神维系作用的,尤其是对知识分子来说,中文书店是与国内知识界保持接触的管道。有些书店还会出面召集文化活动,如举办讲座和书画展,凝聚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

  随着新移民的大量涌入,会有愈来愈多的中国人希望在海外也能感受到自己熟悉的文化气息。因此,如何提高书店的品位,加强书店的文化功能,改善书店的经营水平,也成为海外中文书店必须面对的挑战。

  (崔亦谦)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