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要火啦!


四子王旗要火啦!

在辽阔的杜尔伯特草原上,有一位善良质朴的蒙古族老阿妈——都贵玛,她的感人事迹被人们广泛传颂着……

 她是杜尔伯特草原上的英雄母亲,她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在平凡的奉献中感动了无数人。她就是都贵玛。1942年,都贵玛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19岁时,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抚养了28名南方孤儿。如今,古稀之年的都贵玛安度晚年,享受着一个母亲的天伦之乐。


第一篇章:感动



内蒙古接收3000孤儿


要讲述都贵玛的故事,就要从内蒙古接收3000余名南方孤儿的历史说起。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国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全国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粮荒。在江浙一带的农村受灾地区,许多家庭选择将幼年子女遗弃到上海等大城市,上海孤儿院为此收留了比正常年份多几倍的弃婴。但是由于食品严重不足,孤儿们因营养不良患病、夭亡等现象时有发生。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在知道情况后,立即向周恩来总理汇报。

 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康克清找到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乌兰夫当即决定从内蒙古向上海紧急调拨一批奶粉、炼乳、乳酪。考虑到这些援助只是暂时性的,乌兰夫在征求过内蒙古其他领导同志的意见后,决定将上海的孤儿都接到内蒙古,让牧民们来抚养。

 这一想法得到周恩来总理的肯定后,乌兰夫立即派人到上海去具体商谈把孤儿接到内蒙古的联系接洽和准备工作,对于这次行动,乌兰夫下达了“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指示,要确保3000余名孤儿一个不少地安全到达目的地。

 当时的牧民们,纷纷骑着马,赶着勒勒车,来到育儿院申请领养孤儿,有的牧民甚至一下子领养了五六个孩子。牧民们对待孤儿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一般,教他们打猎、骑马、讲蒙古语、读书和写字,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抚养28名孤儿


 送到内蒙古大草原的南方孤儿,被牧民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1961年9月的一天,都贵玛被分配到乌兰察布盟(现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保育院,抚养旗里刚刚接收的28名“国家的孩子”。那一年,她19岁。这个尚未成家的姑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这样成为了28名孩子的额吉。

 都贵玛说:“当时陆续送来了28名孤儿,其中最小的才刚刚满月,最大的也仅仅6岁。他们就像嗷嗷待哺的小羔羊,等待着草原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从来没有带过孩子的都贵玛,从换尿布、喂奶粉学起,养育着这些素不相识的孤儿们,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

 “为了让这些南方来的孩子逐步适应草原生活,他们先在旗里集中抚养了6个多月,又在苏木(镇)上集中抚养了9个月,然后才慢慢让牧民接回家。”都贵玛回忆,每养壮或养大一个,别人就接走一个,她一次次经历着骨肉分离般的痛苦离别。

 28名孤儿陆续被领走后,都贵玛的日子回归平淡。她在苏木当过妇女干部,也学习过接生的技术,迎接了很多新生命的到来。值得欣慰的是,曾经抚养过的孩子们都在不远的苏木嘎查生活着,都贵玛总能得到关于孩子们的消息。被领养的孩子们大多过得平凡幸福,草原人民用自己的质朴善良,抚育着这些被家庭和命运抛弃的孩子们。

 8年前,都贵玛从苏木搬到了旗里居住。旗里给她以优惠的政策安排了住房,对她的生活也格外照顾。如今,她和女儿旭日一起生活,曾外孙女也已经上了小学。一家人生活的平淡幸福。旭日告诉记者,母亲的一生平凡而伟大,从她记事起,就总有哥哥姐姐们来看望母亲。她要好好照顾母亲,因为让母亲颐养天年也是所有孩子们的心愿。


大爱无疆 感人心扉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之道,爱所有的孩子是佛之道。这就是生活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伟大母亲都贵玛,她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养育了所有那些需要呵护、关爱的孩子们。她为我们内蒙古大草原谱写了一曲感人心扉的草原颂歌。


母亲在草原,致敬!


都贵玛一生未育却儿女众多,如今她抚养的孩子都在城市安家立业,他们邀请都贵玛到城里安度晚年,都被老人谢绝了。是怎样的经历,让都贵玛如此的平凡而又伟大?


平凡与伟大


她说:“我不愿意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大草原和那些与我做伴的牛羊。”

视羊儿如小孩儿

日常的平凡生活

2008年,四子王旗政府赠送了都贵玛一套75平方米的楼房。至此,都贵玛夏天在草原上牧羊、拾粪、挤奶,冬天则住在温暖的楼房里。都贵玛一生收养了28个孩子,老人说她是幸福的,她希望孩子们过得幸福。



第二篇章:讲述


CCTV—1 欢乐中国人 斯琴高娃深情讲述国家的孩子

你知道吗 

在蒙语中

有一个美丽的词语

“额吉”

译成汉语

是“妈妈”的意思

因为自然灾害

他们从南方的孤儿院

被送到内蒙古


内蒙古成为了

他们的第二个故乡


大草原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他们被称为“国家的孩子”


(被草原母亲收养的孤儿们)

上世纪60年代

周恩来总理致电

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政府主席乌兰夫

希望支援一些奶粉

提供给这些南方的孤儿们


可奶粉只能解燃眉之急

但孩子们以后怎么办


乌兰夫坚定地向周总理许下承诺

把孩子接到内蒙古草原

送给牧民来抚养

保证“接一个 壮一个”

(国家的孩子刚刚抵达草原)

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

草原人民敞开胸怀

三千孤儿登上前往

内蒙古大草原的列车


孩子们的一声“额吉”

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草原生活

对身体较为虚弱的孩子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并没有安排牧民立刻收养他们

而是让他们在保育院居住

让他们适应环境、调养身体

(国家的孩子开始在内蒙古大草原生活)

孩子们刚来到草原

年小体弱

水土不服

孩子们的状况


急坏了年仅19岁的

保育员都贵玛

(19岁的都贵玛)

一个19岁的未婚姑娘

牢记对周总理

“接一个 壮一个”

的承诺

陆续照顾28个孤儿

担当起了临时妈妈


从喂奶  喂饭

到护理孩子拉屎撒尿


都贵玛用那双勤劳稚嫩的双手

将孩子们从头到脚收拾得干净利索

(年轻的都贵玛和国家的孩子)

一有孩子生病

不论什么时候

不管外面天气如何恶劣

都贵玛都会跳上马背到医院去


人们常常见到年轻的她

在深夜里骑着马

冒着凛冽的寒风和

被草原饿狼围堵的危险

奔波几十里去找医生 


这群来自南方的孩子们

熬过了草原上的风霜

抗住了北方的寒冬

一个个都长得结结实实

健健康康的

“接一个 壮一个”

草原额吉们用自己的大爱

践行了对周总理的承诺

(草原母亲都贵玛)新华社任军川摄

最终

由都贵玛照顾的28名南方孤儿

全部被当地的牧民领养

都贵玛才离开这个临时托儿所


她说

被孩子们叫一声“额吉”

就是最大的幸福


她说

我从心里爱他们

也真心感谢他们

让我体会到了做母亲的快乐

(都贵玛和他曾抚养过的扎拉嘎木吉在翻看老照片) 新华社邓华摄

都贵玛也是孤儿

她也曾经体会过孤独的感觉


如今28个孩子

早已经成家立业

有了后代


她有了一个上百人

多民族的大家庭


她不是哪一个孩子的额吉

而是草原上国家孩子们的额吉


为了抚育6个孩子

草原额吉张凤仙终身未育


哈音哈尔瓦公社卫生院33岁的护理员张凤仙

一看到6个孩子就打心眼里喜欢

虽然生活压力很大

但和丈夫慎重商议后

还是一咬牙领养了这些孩子

还未生育的她

一下子就成了6个孩子的额吉


有一次因为特大暴风雪

交通中断

粮食无法送达

为了不让孩子们饿着

张凤仙顶着刺骨寒风 徒步百余里

在这种情况下

她还是为孩子们背回了粮食

哪怕是晕倒再醒过来

只是拍拍身上的雪

也要继续前行


没有为什么

因为

他们是国家的孩子

(左起:高娃、党玉宝、其木格、黄志刚、毛世勇、巴特尔)

为了让他们接受正规教育

张凤仙省吃俭用、创造条件

让六个孩子都读了书


没有为什么

因为

他们是国家的孩子

(参加工作后的六兄妹前排左起:高娃、其木格、后排左起:毛世勇、黄志刚、巴特尔、党玉宝)

孩子们个个有出息

大哥巴特尔考进了

南京气象学院

二哥黄志刚在

当地物资局当采购员

老三党玉宝

老四毛世勇参了军

五妹其木格当了邮电局话务员

小妹高娃考进了南开大学

孩子们长大后

全部都选择回到草原

成为了草原的建设者

(张凤仙一家全家福)

1991年

张凤仙弥留之际

将老大巴特尔拉到身边


对他说 

我还是希望你们回南方

找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巴特尔紧紧握着额吉的手

含泪说道

我们不找了

草原就是我们的家

你就是我们的母亲


这个故事值得全国人民知道

2017年8月7日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

以风从草原来:守望相助、团结创造美好生活为题

播出了草原额吉和国家的孩子的故事

半个世纪过去了

当年许多收养南方孤儿的

草原额吉都已经去世了


但这些孩子们扎根草原

报答着草原母亲的养育之恩

也为草原的建设倾尽全力


演绎了一幕幕

真实而动人的中国故事

斯琴高娃老师动情地说 

一个母亲收养一个孤儿

叫做善良

一个草原收养了三千孤儿

应当说是一个民族的博爱


三千“国家的孩子”与草原“额吉”

共同书写了一个超越

地域、血缘、民族的传奇故事


第三篇章:骄傲

2018年9月 大型电视连续剧《国家的孩子》在四子王旗开拍

这是一部野心勃勃的剧,从1960年写到2010年,五十年的跨度纵贯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个阶段。这是一部表现内蒙古发展史,民族团结史,改革开放史的史剧;这是一部展现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的正剧;这是一部反映个人命运与国家气运相关的大剧。

剧情由四个“国家孩子”的命运展开,两男两女,年龄相近,其中一对是兄妹,另外两人与他们兄妹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关系,四个孩子有四个蒙古族养父母,虽然有着不同个性和不同地位,但共同之处就是他们对这些孤儿的情感,也可以说这部剧的核心是民族融合,人与人的融合,媒介就是内蒙古人民广袤深厚无私的爱,四个“国家孩子”在内蒙古长达五十年的人生经历会让人们相信,所谓:苍穹下,血脉和,大爱无疆。

(道德模范事迹精神公益广告——好人榜都贵玛)

近年来,都贵玛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她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自治区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还以她为原型,创作了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和电影《草原额吉都贵玛》。但是都贵玛总是说,草原上像她一样的母亲有千千万万,她们用自己无私的爱和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些孤儿,草原人民没有辜负祖国的嘱托。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