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再看长寿村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5年8月25日发表了《太行深处长寿村》的报道,于是,长寿村名扬海内外。多少年来,慕名前往这里探索长寿密码的人络绎不绝。20年后的今天,长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当年山里的长寿老人还健在吗?五一长假,我们走进了太行山。
 “这里就是武安市活水乡长寿村,我是长寿村李氏家族的第五代传人,我们老李家明朝就住进了长寿村,我父亲大名李凤山,2014年91岁去世的。我家老邻居郭二何大爷今年92岁了,现在耳聪目明每天搓麻将,早起登山遛弯、听鸟叫”。
 
长寿村农民李海拴站在记者面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手掌大、腿脚长、很健谈。他的俗名叫老四,他被评选为最美武安人。他站在长寿村1700多米高的山顶,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向记者讲述长寿村的故事。他说,我们村老寿星记录的保持者大名叫豆二,活了117岁,1967年去世。安木乃老婆婆活了106岁,1984年去世。她们临终前生活都能自理,都不连累子女。他们一生没有得过什么病,是自然死亡的。”这里人长寿,得益于山间流淌的长寿泉水……
长寿村满山遍野生长着200多种天然药材,2000多种野生植物,有300多年的野生核桃树,有天然油漆树、黄芪、黄精等名贵药材。因为满山野药花香,所以没有蚊子市场,只有蝴蝶起舞云雀高唱。与我们同行的胡大爷今年79岁了,上山不喘气,下山比他女儿还跑得快。这里负氧离子极高,游客能够神奇的感受到爬1700多米的高山,居然不觉得累,森林茂密,野花飘香,这里就是一个天然氧吧。沿长寿山道拾级而上,潺潺的流水声如天籁之音,村里500多户村民,平时的生活用水就是这长寿泉水,泉水常年恒温10摄氏度左右,流量恒定每天260立方。当记者双手捧喝长寿泉水时,顿感沁人心扉、心旷神怡。据河北水文地质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共同测试评定,长寿泉水水龄已有1070多年,为低钠高钙水,水中所含珍稀矿物质均符合健康饮用水标准。记者用随身携带的保温杯恭敬的接了一杯长寿泉水,带回京城给邻居们分享长寿泉、长寿村的故事……
站在摩天岭最高处,巍巍太行雄伟壮观、尽收眼底,山间树木郁郁葱葱、层峦叠嶂,蜿蜒的山脉此起彼伏。“老四”手指一片茂密原始林地自豪地说,我媳妇就出生在太行山西半坡,属于山西境内。
“老四”逐渐成为长寿村的代表人物,他体壮憨厚、力气大、热情好客、助人为乐。去年7月19日,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像野兽一样从摩天岭冲下山,全村被洪水猛兽的吼声淹没,瞬间全村断电断水断通讯,长寿村5000多人(包括外地游客)与外界失联。修好的道路、桥梁几乎被冲毁,老四在大雨中将困在断桥河畔的八位老人一个个背回到自己的家里。刚刚云开雾散,当地政府相关领导带物资途步进入长寿村,当政府人员发现村里的人们悠闲自得、还有搓麻将的淡定场面时,政府官员才松了一口气。万幸,那场大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今年初,当地政府开展的“最美武安人”评选活动,李老四的大名赫然入目。
记者看着虎背熊腰的老四,仿佛像一只巡山虎,时刻巡查着山里的动静。防火、防盗、防牧啃是他的基本职责。目前,长寿村里的农民家家户户每年接待游客吃住行年收入八、九万,有的户主年收入十多万。现在90%的农民到武安市里买了新楼房,冬天下山到市里住,春夏秋季回山里接待游客,卖山里的土特产。这里的长寿醋、长寿面、长寿米、长寿茶、长寿水、长寿笨鸡蛋成为游客的抢手货。
 
 
 
 五一期间,著名的国际资本运营专家、沃田资本董事长潘永斌、中青旅领泽基金总经理胡敏君、资深媒体人、新媒体诚信联盟秘书长总编辑韩雄亮先生一行慕名考察长寿村,身临其境体验长寿村的壮美风景,实地规划长寿村生态保护和景区开发的未来,要问长寿有秘诀?唯有源头活水来。
弹指一挥间二十年过去了,长寿泉汩汩流淌的动听旋律没有变,绿水青山没有变,可这里人们的精神状态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4G,使村里人们随时与世界保持着密切联系,老四的儿子在天津上大学,但随时通过手机视频与父母对话,随时可以看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亘古不变的神奇。我们相信,武安市活水乡长寿村一定会得到社会各界精英、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扶持,必将会成为地球村里风景这边独好的璀璨明珠。





(实习记者 韩雄栋 刘伟报道)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