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农道和丰(江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及崇明生态研究院共同举办“世界地球日”共创地球可持续发展活动。专家学者齐聚崇明,关注生态保护和地球可持续发展,探讨双碳背景下的盐碱地生态改良对策,并与华东师大师生一同种植红麻。
崇明区副区长张秩通致欢迎辞
华东师大副校长施国跃致欢迎辞
农道和丰(江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军,农道和丰(江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地理系00级校友张天桥、上海市崇明区副区长张秩通、华东师大副校长施国跃、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段玉山、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党组书记邱化蛟、崇明生态研究院院长由文辉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苏州科技大学、腾讯云、新媒体头条、山东省沂南县人民政府,齐商银行、崇明区发展改革委、崇明区生态环境局、崇明区农业农村委等单位共同参加本次活动。
校企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级生态岛
这次,华东师大特别在崇明开辟了总计约200亩红麻土壤改良科研田。世界地球日当天,与会学者和华东师大师生一同在这片科研田里种下杂交红麻。
崇明岛作为沉积岛,在形成陆地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海水的浸渍与侧渗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盐碱地。为了解决新生湿地土地盐碱性的问题,农道和丰(江苏)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崇明生态研究院,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腾讯云大农业组成产学研一体化攻坚团队,以崇明为样本,为滨海盐碱地综合利用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基于红麻系统生态设计的土壤改良技术、数字化农业支撑技术、生态产业链,让盐碱地变“宝藏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道和丰(江苏)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农用机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华东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深度合作。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李德芳等专家为公司首席科学家。农道和丰公司作为红麻产业体系的综合经营者,主要致力于盐碱土地的资源化,农业作物的工业化,从事和参与抗盐碱红麻作物从种植领域的育种、播、种、管、收,到后续工业化生产的原材料加工生产,到最终产品的全产业链投资、经营、管理、销售等全产业、全流程。为红麻种植、生产、产品服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赋能,为国家盐碱土地改良、新用途作物改良与利用研究、农作物工业化应用、减碳环保等尽力。
红麻是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红麻具有耐旱、耐涝、耐盐碱、耐重金属等较强抗逆性和易栽培等特点。红麻原产于非洲,在我国红麻种植地域可覆盖自新疆至东部沿海的全经度以及从海南到东北的全纬度,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与大面积推广度。
红麻是一种速生性可再生资源,生育期为120~160天,株高可达5~6米,其生物学产量是林木的 3~5 倍。红麻根系发达,防沙固沙,须根可深至1米以下,可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的改良有着明显的作用且不易反复,在2-5年内将土地质量提高至基本耕地水平。
红麻全生长期的排氧量为 26.6t/hm ,CO2吸收量为36.5t/hm ;CO2 同化能力是森林的3~5倍。红麻作为一种低碳经济作物,目前已成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优势作物。
红麻是最具利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生物质材料。红麻制品领域有造纸、可降解替塑、替抗生素高蛋白饲料等核心用途。红麻可制浆造纸。红麻麻皮、麻骨及全杆均可作为一般造纸原料进行工业化生产,是最适于替代木浆的优质非木材造纸原料作物。
这次是首次系统化将红麻种植在崇明岛的盐碱土地上。这片红麻种植科研田,将成为“双碳”背景下农道和丰公司与华东师大支持低碳行动、生态产业开发、以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新地标。同时,这片科研田还将为学校提供丰富的劳育、创新创业实践和科普教育资源。
聚集生态保护,专家学者共话地球可持续发展
在《关注生态保护共创地球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四位嘉宾做专题报告。李德芳做题为《红麻产业化用途》的专题报告;刘敏做题为《海岸湿地世界可持续借鉴》的报告;吴建军做题为《农道和丰的红麻产业化计划》的报告;涂双做题为《腾讯乡村振兴战略》的报告。
《双碳背景下的盐碱地生态改良对策》圆桌访谈邀请邱化蛟、由文辉、胡顺光、吴建军、李婉儿参加,由张天桥、周立旻主持。
邱华蛟指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既是总书记的心之所向又是当前世界的潮流,可持续发展首要的是保持舒适的环境,并在变化环境下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从人才、学科两方面对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由文辉指出,崇明生态研究院近期计划大力推进红麻产业,建立人才基地,以绿色化学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助力红麻产业在崇明岛落地生根。
胡顺光指出,从遥感数据应用于红麻等生态监测的角度,长时间序列的全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土地侵蚀数据库可以为全国生态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提出盐碱地改良措施。
吴建军提出,农业和生态产业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建议将低端产业工业化,建立现代化农业技术,创造社会财富价值。
李婉儿指出,目前媒体关注乡村振兴、智慧农业相关话题,未来将发挥媒体力量推广生态旅游,为崇明生态旅游标杆的树立贡献力量。
产学研协同,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当天,农道和丰(江苏)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山东省沂南县双堠镇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形成三方合作协议。未来,农道和丰将与各科研院所、企业通力合作,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聚焦可持续发展、碳达峰和碳中和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应用性研究,推动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更多单位合作共建和协同攻关,共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下一步,协同攻关团队将面向崇明沿海湿地、横沙新生地等数万亩盐碱化土地大范围规划基于杂交红麻的生态治理,并推动生态产业链构建,助力乡村振兴。今后,团队将持续探索盐碱土壤生态治理的新模式,并在更多地区得到复制推广,让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经验发挥出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