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人家长石村(美丽中国·寻找最美乡村)

       清晨,长石村。

  朝霞将群山之尖抹成亮色,渐渐露出梯田的生动模样:山岭沟壑间,千层水网、万叠田畴,或波光粼粼,或波平如镜。村寨也醒了,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勤劳的山民已经扛着板锄上山,除草蓄水、翻土垒埂。

  长石村的一天,就在这山水田园诗卷中,舒展开来。

  村寨僻居深山,距离湖南新化县城约60公里,处在8万亩紫鹊界梯田的核心区。由于路迢且阻,长石村留存了传承千年的风俗民情,以及那绝少雕饰的梯田万千重。

  观梯田,自然要在山高眼阔处。村民说,海拔约1500米的白旗峰是不二之选。山路陡险,66岁的村支书罗崇旺一马当先,当起了向导,嘴里还咬着一根野草,轻松的样子。

  长石梯田长而窄,最大的不过1亩,最小的只能插几十兜禾。这些细碎的田畴,就在崇山峻岭间连绵,在沟沟坎坎中延伸。面积不大,但坡度很高,一般在25度—50度之间,层叠于海拔500米至1100米之间,最多处可到400多级。层层叠叠,犹如天梯,拾级而上,天空触手可及。若遇空山新雨,山谷里雾霭升腾,群峰间云海层生,胸中不由得生发出“高山峡谷,云里人家”的感叹。

  步移景换,一路上看不到山塘水库,甚至连一条像样的水渠都没见着,但淙淙的水声是不变的旋律。拨开草丛,山溪暗流。掬上一捧,清冽甘甜。

  “我们从不为水发愁,山有多高、田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让老罗舒心的,是一套自梯田成型起就存在的自流灌溉系统。山民只需在田坎的任一处挖一个缺口,或安一段竹筒、木枧,水便从上往下流,从这一丘流到另一丘。高山上、岩缝里、田坎间冒出的泉水汇成了一条常年不息的水道。山民不用操心,也无需打理,一切都是自动化。

  长石梯田的历史,已有上千年。据记载:所谓山田、高田,因依山“层起为阶梯”,俗称“梯田”。在宋代,这种梯田在湖南地区已经普遍。宋人章惇在《开梅山》诗云:“人家逶迤见板屋,火耕跷确多畬田”,正是对当时山民开发山地梯田的生动写照。

  千年以降,苗、瑶、侗、汉等多个民族数十代先民顺山而居,垦辟出万千层梯田。登高而望,远山近景浑然一体,山山田水相映。梯田小如碟、大如盆、长如带、弯如月,漫山遍野都是,装饰、分割、补充着群山。无尽的弧线组成优美的线谱,田埂边汩汩流淌着悦耳的音泉。传统的干栏板屋群落仿佛融在田间地头,与山田、森林、流水浑然一体,既像一幅流动的农耕图,也是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融合的活的文化遗存。

  清风习习,天色将晚。寻路下山,两股战战。在村口李云珍大姐家讨口茶水喝,发现村外热闹,村内却静悄悄。李大姐说,长石村马上就要被纳入景区开发,梯田板屋都得保持原汁原味。老罗也说:“我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维持住原生态。”已然动工的山路修建、即将到来的规划方案,让村民们充满期待。“如果能开发好,收入就能提高一大截,日子也就好过了。”老罗们的愿望朴实而直接。

  暮色渐渐盖了下来,夕阳的光线将山尖照射成金黄色,随后黯淡了。慢慢的,板屋融化在黑暗中,只剩下不甚明亮的灯光在群山中依稀可见,与天上星光难分彼此。

  光暗交替,村寨宁静了千年。

 

  小贴士

  怎么走 从新化县城出发走涟溆公路一路向西,进入紫鹊界景区即到长石村。

  吃什么 绿茶、柴火腊肉、豆腐丸子、鱼冻、糍粑、甜酒、泥鳅钻豆腐、三合汤等都是特产。

  玩什么 长石村的梅山文化源远流长,山歌、民歌、号子各具特色,梅山武术流于民间、原汁原味。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