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素毅:让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王素毅正在接受媒体采访。韩雄亮 摄影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市委书记王素毅在接受访谈时说,解读总理的报告,感受颇多,其中温总理的这句话温暖了全中国人民的心。

  王素毅说,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如何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今后的工作中,巴彦淖尔市政府将围绕“总理对人民的保证”,把落脚点放在着力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只有这样做,才能使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对国家的责任就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介绍起巴彦淖尔市,王素毅书记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我市有“一山、两原”,“一山”是指连绵数千公里的阴山山脉,巴彦淖尔市就占1万多平方公里,这里蕴含着丰富的有色金属和非金属。“两原”是指河套平原与乌拉特草原。河套平原有1.8万多平方公里,黄河流经巴彦淖尔市345公里,因此形成了一千万亩肥沃的河套田园,这里的人们几千年来靠母亲河滋润着,推动了现代农业文明不断发展;在黄河孕育下使其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几年来,市政府积极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如中粮、联邦制药、中兴能源等大企业先后在巴彦淖尔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在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大力发展。

  3.6万平方公里的乌拉特草原与蒙古国接壤,形成了369公里的边境线。两国之间的口岸经济不断繁荣,去年蒙古国焦煤通过甘其毛都口岸进入我国,过货量约达330多万吨。

  2009年巴彦淖尔市政府加大 “三农三牧”支持力度,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7100万元,增长8.5%。粮食总产49亿斤,增长14%。新增设施农业1万多亩,土地和草牧场流转分别达到77万亩和832万亩。牲畜饲养量达到1800万头(只),出栏率95%,提高7.4个百分点。

  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巴彦淖尔市政府将在2010年实现“两增”“一突破”。“两增”就是增加优质牧草和设施农业面积;“一突破”就是在生物质能源作物种植上有所突破。要依托粮油作物高产创建项目,通过优化品种、新技术推广等措施,不断提高单产水平。首先,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依托大型龙头企业,注重扶持中小企业、本土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推进种植业合理布局。支持农民种植为工业提供原料、延长产业链的农作物。引导各类企业采用订单、合同等形式与农户进行产销联系,鼓励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用化原料生产基地。其次,扩大设施农业建设规模,力争年内新增面积2万亩。强化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名牌名品战略,做好农产品地理标识和原产地认证工作,使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比重达到68%。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支持建设大型繁育养殖基地,使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40%以上。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发展各类规模化经营主体,引导土地、草场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规范有序集中。不断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服务、疫病防治、防灾减灾、融资平台等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牧业抗风险能力。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农牧民主体作用相结合,大力发展农村牧区信息、科技、运销等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为农牧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在巴彦淖尔市先后担任过市长、市委书记的王素毅,在长期的基层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用加快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用创造性的工作化危为机,努力在逆势中创造新优势、取得新突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积极重视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一心一意把巴彦淖尔市建成国家最好的粮仓。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