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酒文化让中国美酒飘香世界

作者:郑能量

1.jpg

中国地名学会古酒文化传承保护专业委员会会长宁长山在今天举行的“2019中国古酒文化座谈会暨大秦御液品鉴会”上说,中国酿酒历史有据可查,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因此可以说,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古酒文化,保护古酒酿造工艺,就是保护中国传统酒文化,为此,我们不惜代价,投入对古酒文化的研究保护收藏和挖掘。中国地名学会古酒文化传承保护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鉴定师,国家食品安全检测师,国家保健营养师韩计勇先生,十多年来,致力于大秦玉液古酒文化的传承保护研究。他说,古酒、古茶一直以来都是收藏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2003年6月中旬,西安市北郊文景路中段一西汉墓葬中,其中一件青铜锺有液体晃动,开封查验后,从中导引出52斤西汉美酒,出土时为青绿色。这些经过了2000多年的西汉美酒,酒清澈透明,酒香浓郁,乙醇含量已经很低,是迄今已知的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古酒。随后宝鸡市石鼓山西周古墓考古挖掘工作又发现了28件青铜器,其中一件青铜卣里存放的液体经鉴定为是距今3000多年的“陈年老酒”,比西安北郊发现的西汉美酒还早1000余年。经检测可知,古酒酿造时使用了各种不同中药材,毒蛇、毒蝎、穿山甲、人参、鹿茸、血燕、牛鞭、虎鞭、虎骨、以及植物等养身健体补酒品种之多。西周、汉代古酒的存在是真实的,那么宋、元、明、清的古酒就更是不胜枚举。近年在中国民间发现了大量私藏酒窖,各个时代的窖藏釀酒种类之多,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大量的收藏家多注重装酒器皿的收藏价值,忽视了古酒酿造工艺。

2.jpg

就此,他收藏了十几万瓶古酒,同时与中国酒文化专家研究品鉴。古酒文化传承发展也推动了酒器酒具的发展,各种精美的酒器不仅承载着各个时期人们的智慧、文化、精神,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物证。可以说,每一种酒的形成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每一样酒器都蕴藏着一段美丽的传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器既是物质的,但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每一种古酒和酒器都包含着劳动人民一代接一代的探索与奋斗,都蕴含着华夏文明的演变、传承。

当下,古酒的研究和古酒文化的传承保护是一块“空白”。中国地名学会古酒文化传承保护专业委员会,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开启了研究探索之路。如何传承保护古酒文化?

今天与会嘉宾各抒己见。

3.jpg

陆汉彬先生从品尝中获得灵感,已大胆创新了“逸品引子酒”,正在规模化生产。大秦御液古酒品牌持有者,也在继承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工艺进行改良创新,将保存完好的百年以上的六朝16种古酒与现代保存的5-10年的基酒混合再次发酵,提其精华而酿制成大秦御液酒,又称为古法改良益寿酒,现已属中国地名学会古酒文化传承保护专业委员会重点保护产品,也是中国地名学会古酒文化传承保护专业委员会监制产品。对于酒器,来自民间收藏的“艺库百人会”已经开始他们的探索,古酒文化传承保护专业委员会设立了古酒研究室,古代艺术品评估鉴定室和古酒、古陶瓷专家组,针对国内古酒开展普查、登录、申报定级与保护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他们正在筹建立古酒文化收藏馆,收录各种精美的酒器,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对于古酒文化,将推动各种古酒积极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古酒文化的传承保护。目前,古酒“大秦御液”的故事已挖掘整理成形,现已围绕其产生的故事正在积极的编写中。新媒体头条总编辑韩雄亮先生在致辞中说,酿酒品酒,是人区别与其它动物的显著标志,酿造美酒是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传承古酒文化,也是不忘初心的具体体现。他希望大秦古酒品牌持有者,继续努力,团结一切爱好酒文化的学者专家,早日建成北京第一家上规模上档次有品位的古酒文化博物馆或收藏馆,填补古酒文化博物馆的空白,不断弘扬古酒文化,让中国美酒飘香世界。

责编:成才

编发:新媒体头条


轮值主编:成才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